中華藝術瑰寶太極狂草

香港創立的太極書畫以創作太極狂草難度較高,太極狂草創作第一步應先掌握金嘉倫所歸納的傳統狂草結體變化八法則:1.減省法2.移位法3.借用法4.連轉法5.伸縮法6.離合法7.轉向法8.表意法。能夠掌握此八法則,就能使太極狂草產生前無先例的多變化形態。再「以畫入書」運用國畫六法「經營位置」的大幅留白章法,最後依據太極美學三原則:「氣勢連貫、陰陽互濟、整體和諧」就能掌握太極狂草的點線面色多變藝術特性。

當今書畫家若能掌握太極狂草的多變竅門,則對創作太極國畫就更容易得心應手。因為太極書畫目標之一是「書畫一體」,書畫兩者用筆及章法相通。

狂草由唐代張旭開創,經過宋元明到清代開始式微,近百年以來更處於弱勢中。書寫狂草有很大難度,因為狂草「一字數形,異字同形,字字變,筆筆變,看似無定則,其實法則無時不在」。香港創立的太極狂草是在傳統狂草基礎上「以畫入書」開闢嶄新境界。


圖1 :金嘉倫主編的《太極美學太極狂草創作研究》


圖2 :《太極美學狂草創作研究》前言

2013年由草書藝術研究社金嘉倫社長擔任總編輯,出版如圖1所示的《太極美學狂草創作研究》,封面是他的兩幅太極書畫作品,體現「書畫一體,繼往開來」兩目標。中間「草書藝術研究社」是現任中國書法家協會終身名譽主席沈鵬所題,沈鵬是當代草書名家。當時他正擔任中國書畫家協會主席,受金嘉倫邀請題寫。圖2是該書的前言「中華藝術瑰寶-狂草再生」,值得仔細閲讀。該書是當時金嘉倫為香城市大學專上學院策劃「草書藝術證書課程」作為教材之用而編寫,由草書藝術研究社得到香港藝術發展局資助而出版。


圖3 :《太極美學狂草創作研究》目録

圖3是該書的目錄,內容是經過金嘉倫對歷代狂草四位大師作品深入研究後,再借鑒現代西畫點線面色視覺藝術組織,編成該書。該書目録分為八項:1.前言2.草書演變簡史3.太極美學與狂草4.狂草的視覺規則5.四大名家作品分析6.鑒古開新7.狂草教學提要8.現代狂草創作要點及易犯錯失。尤其第8項是寫太極狂草者可以自我檢討改正的依據。該書在2013年出版,可以說對大中華區的現代狂草教學今後發展,開闢嶄新途徑。當今大多數書法家對於書寫狂草均有無從入手之感,即使往圖書館也找不到恰當學習狂草書本。大專美術院校也嚴重缺乏狂草師資,該書足以提供書畫家學習狂草的入門指引。

為求太極狂草能普及化及有適當學習方向,有興趣實踐者可在網上搜索該書名稱「太極美學狂草創作研究」,就可以免費得到該書有關狂草創作的獨家指引!

該書在大中華區對太極狂草向前發展,具重要意義。金嘉倫根據狂草歷代四大師:張旭、懷素、黃庭堅、王鐸留下的字帖,深入研究出一套傳統狂草字形變化的規則,並加上自成體系的太極美學,編寫成書。該書雖已在2013年在香港出版,但因為非賣品,只供香港城市大學專上學院講授「草書藝術證書課程」教材之用而編印,得益者只是進修該證書的學員少數人,一般書畫家無從讀到該書。如今通過「金嘉倫太極書畫」網站鄭重向全球華人書畫界推介,期待美術教育界能進一步深入研究。書畫家若能先跨躍太極狂草難關,再從事其他任何視覺藝術就輕而易舉。

太極美學源自古代最主要經典的易經,強調中華文化獨特的宇宙論,萬事萬物以人為中心達到天人合一境界,並在不斷變化中的矛盾與統一達到平衡狀態,最後趨向整體和諧。太極美學體現極高人生哲理,除了可以促進書畫嶄新發展之外,尚可促進全球人類建構和睦相處的生命共同體,消除國際間的衝突對立,使中華文化在新世紀再次作出貢獻。此是太極書畫可持續向前發展的文化軟實力。

香港創始的太極狂草,突破傳統書法主要是為增進人文修養的籓籬,躍升為「兼具民族性與時代性」的創新視覺藝術。

(2021.10.1)



  • 最近消息

  • 彙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