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書畫體現精氣神

明代王陽明《傳習錄》有以下一段文句:問仙家元氣、元神、元精。先生曰「只是一件,流行為氣、凝聚為精,妙用為神」。

太極書畫創作的關鍵是如何能充分體現毛筆意象的三位一體「精氣神」。當今華人畫家首先必須擺脫受寫實西畫之束縛,才能充分發揮書畫創作的自由度。其次必須先在行草書法痛下苦功,如此才能靈活運用毛筆創作成為氣韻生動的國畫。太極美學第一條「氣勢連貫」要求各視覺元素相互作用的「流行為氣」;第二條「陰陽互濟」能體現各種虛實關係的「妙用為神」;第三條「整體和諧」在於筆墨產生「凝聚為精」的緊密有機組織,才能達到形神兼備的上品國畫要求。


圖1:史特拉的硬邊畫


圖2:金嘉倫《結構》1965

圖1是1960年代美國硬邊畫名家史特拉Frank Stella作品。當時西方幾何圖形組成的硬邊畫是替代五十年代抽象表現主義的新潮流。圖2是金嘉倫六十年代負笈芝加哥藝術學院時近距離接觸西方藝壇所作的硬邊畫,雖然以畫面結構嚴謹及變化而言,勝於史特拉作品,但仍屬於追隨西方藝術潮流的作品。1960年代中國大陸仍在政治鬥爭旋渦中,中國畫家完全與西方畫壇隔離。

金嘉倫當時是香港台灣唯一作硬邊畫的華人,所用謀介是當時最新的乳膠彩(壓克力或稱丙烯)Acrylic paint,硬邊畫技巧與徒手作畫完全不同,是他負笈美國時自己摸索到的。他跟隨西方藝術潮流早於中國的「85美術新潮」二十年。

金嘉倫於1966年回到香港後,開始深入研究中西藝術的差異,逐漸認識中華文化珍貴的太極陰陽價值觀:宇宙萬物有相反相成特性,在交互作用中達到不斷創新的整體和諧境界。到1980年代他決定回歸以中華文化為主體的書畫創作,終於在二十一世紀開創「今太極書畫」理論,與當時剛開始的中國「85美術新潮」形成完全相反方向發展。85美術新潮是中國年輕畫家仿效西方當代藝術的活動,它的缺失是只顧時代性而忽視更珍貴的中華文化獨特性。


圖3:金嘉倫《天地合一氣》2002


圖4:金嘉倫《損益盈虛 與時偕行》2009

圖3及圖4用傳統長幅宣紙,主要因為狹長方形書畫作品容易增強氣勢連貫效果。該兩幅作品顯示已恢復傳統書畫彰顯精氣神的獨特審美觀。國畫或水墨畫要呈現精氣神三者最重要須先掌握重要工具毛筆,氣韻生動是運用筆氣墨韻所致,必須分清楚筆氣為主墨韻為次。氣在中國哲學是推動宇宙運行的最重要生命能量。古代哲學的元氣論強調宇宙萬物均是氣的連續運動變化,因此太極美學三法則的首項是「氣勢連貫」,強調書畫作品應屬於具生命力的視覺藝術。所以國畫六法第一法是「氣韻生動」,其餘五法屬於逐步達到精氣神合一的氣韻生動藝術境界,其中「骨法用筆」及「經營位置」必須充分實踐,才是好畫。

圖4太極狂草是實踐書畫一體的「以畫入書」觀念創作,借用國畫留大片空白的計白當黑「經營位置」法則。書法上升到高藝術境界由行書開始,由於行書擺脫平均呆板而彰顯精氣神,王羲之因寫行書而受尊稱為書聖,在篆隸楷行草書體中,也只有草書名家張芝受尊稱為草聖。隸書及楷書因太規則無變化,所以藝術性不高。當今書畫家應掌握書畫精氣神的中華藝術特性,更應撥亂反正五四運動主張的全盤西化論,重新回歸中華文化為主體的正軌。

當然書畫創作仍可以洋為中用借鍳西方藝術,但仍應分清主次關係,否則失去可貴的中華文化特質。書畫家今後應努力以發揮毛筆意象的精氣神為目標,中國書畫才能重整雄風,恢復昔日文化大國的國民身份。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建基於中華文化復興,才能繼往開來,邁向全球各國和平共處的大同世界。

(2022.6.15)



  • 最近消息

  • 彙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