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國畫造型甚具創意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書畫佔重要位置。書法中狂草造型很多變化,國畫造型同樣甚具創意。


圖1:貫休《羅漢圖》

漢字是圖形文字,傳統中國人因為每天寫字自然形成較世界其他民族有優勝視覺造型能力。中國美學注重以意立象,所以傳統國重視意象造型。圖1貫休是唐末五代十國時期僧人畫家,羅漢為釋迦釋迦牟尼的優秀弟子,面貌與漢人不同,五官因此可以誇張。貫休所作羅漢面部造型也誇張,全身線條及墨色與左方樹木的陽實相較,屬於陰虛,陰虛部份在此反而可以成為畫的主角,是體現道家觀念「唯道集虛」。可見古代中國畫家具有高超造型能力,掌握太極陰陽法則就能靈活應變。


圖2:弘仁山水冊頁之一

弘仁是清四僧畫家之一,圖2是他的山水畫冊頁,其造型創意縱使以當今眼光來看,仍是超水準。該作品以一棵樹為主角,樹枝之交叉組織甚具現代感,尤其中央接近六角形的造型觀念領先西方現代藝術,圖3是二十世紀現代幾何形抽象畫大師康定斯基作品,但是弘仁的畫是四百年前所作的中國畫。另外並請注意畫中三處濃墨山石是長方形,與樹技之間組成的各種幾何形狀相呼應,使畫面整體形成統一的視覺組織。


圖3:康定斯基的抽象畫

康定斯基是西方最早幾何圖形抽象畫家,圖2弘仁的畫用幾何形造型遙遙領先康定斯基,並且與康定斯基作品比較具有大自然的生命力,既具創意又保持民族文化特色。此正顯示傳統中華文化之博大精深,值得當今年青書畫家深入研究,對古今中外藝術須通盤認識,融會貫通,認清主次關係才能繼往開來。


圖4:鄒喆《松林僧話圖》

圖4畫家鄒喆是清代金陵八家之一,全畫氣勢由左下方向右上升,然後向左轉到中央叢樹為全畫焦點所在,再經過右上方黑石轉向左上遠方叢樹,組織成極緊密的氣勢連貫整體章法。該黑石在章法上具平衡作用。畫中山石大小、疏密,墨色濃淡均屬於太極美學的陰陽變化。由於近百年中國畫教育制度因西化,使國畫教育因此走下坡,鄒喆只是國畫史中一位名家,但是環顧目前兩岸三地的山水國畫的品質而言,均找不到有如鄒喆以上山水畫的水準。


圖5:金嘉倫《意象山水》2013

圖5題目「意象山水」強調山水國畫是意象藝術,如同古代山水畫的山水造型一樣,不是反映現實而是意象創造。所以太極山水畫的形與色均可以發揮前無先例的創意,在傳統山水畫基礎上開創時代新風格。
香港美術教育依照西方模式進行,當前有關書畫課程常受授課老師的個人技法所限,不是有系統的正規課程。一般港人對書畫優劣很難分辨清楚,目前唯有通過觀賞歷代名家作品,仔細研究局部與整體的組織關係是補救方法。傳統書畫並稱,是因為國畫的「骨法用筆」主要借用書法的豐富用筆技法。

根據國畫史大量資料,古代中國畫家具有很強造型能力,與西方繪畫史作比較遙遙領先。西方畫家一直到二十世紀擺脫現實形似束縛,才百花齊放。當今正值百年大變之局,華人藝術家應該知己知彼深入研究中西藝術,華人首先應以自己文化為主體;然後須以塞尚開始的1860-1970年代之西方現代藝術為主要研究對象:既須擺脫西方寫實畫束縛,又不盲從1980年代後之西方當代藝術的極端觀念主義。

香港創立的太極書畫理論,經過金嘉倫以「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為華人中青年書畫家指出一條新時代書畫創作途徑。中華民族深以為榮的是深厚的獨特文化內涵,目前必須珍惜傳承傳統藝術精華。如果當今國人放棄自己傳統藝術瑰寶卻跟從西方當代藝術模式,有違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意願。

(2022.8.1)



  • 最近消息

  • 彙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