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太極書畫美學基礎

傳統中國哲學是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的基礎。較為人熟悉的哲學家有老子、孔子、孟子、莊子、邵雍、張載、朱熹、王陽明等人,其中以老子為中國哲學之父,《道德經》奠定中華文化兩大特徵:整體和諧及陰陽辯證。莊子開創傳統文學藝術獨特的美學境界,尤其是莊子的《逍遙遊》及《齊物論》的藝術想像力至今仍適用。
香港「今太極書畫」是由金嘉倫在二十一世紀初建立,但可惜近百年華人美術教育制度已深度西化,香港一般藝術家因缺乏傳統中華文化認識,面對本網站分析太極書畫文章不容易領悟其中奧妙。但仍期望各地華人書畫家能仔細反覆閱讀,逐漸明白源自易經的太極美學奧妙,共同努力邁向書畫新境界。


圖1 :伏羲先天八卦圖

古代六經是《易經》《尚書》《詩經》《禮記》《樂經》《春秋》,因秦始皇焚書坑儒使樂經從此消失。現存五經以易經為首,是因為它建立中華哲學基礎的宇宙觀。易字由古代象形文字「日」與「月」組成,日為陽月為陰,充分揭示易經的陰陽基本哲理。「易」具有陰陽相互轉化的不斷「變易」特性,也是一陰一陽之謂道「不變」的「簡易」根本原則。圖1是伏羲先天八卦圖,八卦的每一卦由陰陽三爻單卦的不同排列組合而成,稱為乾、坤、震、巽、坎、離、艮、兌八卦,分別代表天、地、雷、風、水、火、山、澤的大自然萬物功能的意象。八卦是基礎卦,再由兩個八卦上下交疊組合而繁衍出六爻複卦的六十四卦,達到時與空多維度組成的中華文化的獨特宇宙觀,形成中華文化以陰陽兩元素各種變化的太極哲學。易經英文名稱是Book of changes,變化之書。


圖2:《周易》六十四卦

圖2由該圖表左方直向八卦與上方橫向八卦依次相互組合得到的六十四卦,包涵宇宙化生萬物的陰陽關係及變化。由圖2的中心點開始,比較任何90度交叉線等距離兩卦的六爻排列狀況,可以見到陰爻與陽爻的上下三爻呈現完全相反形狀,例如圖2左上角全陽爻的乾卦相對右下角全陰爻的坤卦;右上角的否卦相對左下角的泰卦,表示世事物極必反及否極泰來的規則。六十四卦表示宇宙萬物變化離不開陰陽相互轉化。可見中國易經顯示宇宙間存在十分神妙的陰陽互動關係。太極美學就是源自中國宇宙論陰陽相互轉化的矛盾統一達到平衡境界,它是萬古不變的書畫創作原則!上品書畫創作雖處於心靈隨機應變的自由狀態,但同時仍須顧及符合視覺美法則:統一、比例、平衡、對比、方向、主次、節奏、呼應、變化。兼顧自由與規則是體現道家「無為而無不為」境界。


圖3:金嘉倫《意象山水》2013


圖4:金嘉倫《一花一草一世界》2014


圖5:金嘉倫《萬物負陰而抱陽 冲氣以為和》2014


圖6:金嘉倫《老驥伏櫪》2014

圖3至圖6是金嘉倫所作太極書畫均以毛筆線條通過各種陰陽互濟變化,達到氣勢連貫的動態平衡「整體和諧」狀況。更須一提的是太極狂草特別注意空白位置的分佈,是應用老子「有生於無」中「無」,具無限變化的生機,因此處理虛白分佈對太極書畫創作十分重要。太極美學源自易經「生生不息」的變化及道家「萬物負陰抱陽,冲氣以為和」的哲學概念。易經六十四卦象的豐富陰陽組合變化就是世間一切事物的運行規則,依此靈活應用於中國書畫創作,就可呈現生生不息變化無窮的視覺美效果。香港「今太極書畫」建立在深厚中國哲學基礎上,不僅開創具新時代感的中華視覺藝術,而且其哲學涵意可促使全球各國達到和平共處的理想人生價值觀境界,也就是體現儒家主張君子和而不同的「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理想。

(2022.3.16)



  • 最近消息

  • 彙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