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書畫點線面色

香港創立的「金嘉倫太極書畫」是以太極狂草擔當新世紀中國書畫發展的開路先鋒,太極狂草是以「優質線條」為主的抽象視覺藝術。狂草字形與楷書在一千多年前已分道揚鑣,因此已不受永字八法束縛。太極狂草是以曲線為主的中國創新視覺藝術,避用直線更有利於脈絡暢通。

書畫以舉世無匹的毛筆為重要工具,凡華人藝術家創作任何二維視覺藝術,如果沒有毛筆產生有力感的生動線條,實質上只屬於西畫的分支,並不是真正中華文化觀念的書畫同源作品。二十世紀香港台灣流行的現代水墨畫,因缺乏毛筆線條陰陽轉化的氣勢連貫,等於清代范璣所言「籍墨而發者捨本求末也」。因此不論創作傳統國畫或現代水墨畫必須仍重視「國畫六法」為準則,尤其能實踐「骨法用筆、應物象形、經營位置」三法則,才不止於兩頭不到岸。

太極書畫的兩目標是「書畫一體,繼往開來」。書畫一體就是「以書入畫,以畫入書」,主角是毛筆所呈現線條陰陽互濟的氣勢連貫。太極書畫不僅是保留傳統文化特徵,而且是借鑒現代西方視覺藝術最基本四項視覺元素:點線面色的二維組織。


圖1:康定斯基《構圖8號》

圖1是二十世紀現代西畫大師康定斯基的作品,創立現代西畫可以用純粹抽象視覺元素點線面色組合成繪畫,所以題目是他常用的「構圖」,直接了當。一般人不必面對該抽象畫再説不懂欣賞,因畫面不是呈現大衆所熟悉的現實形態而是純粹點線面色構成的二維視覺美。


圖2:金嘉倫《龍吟方澤 虎嘯山丘》2009

但是點線面色組織如何能產生視覺美,必須充分實踐「視覺美九法則」才能成功。圖2太極狂草深具創意,首先突破傳統書法由右方開始的章法成規,第一字改由左上方龍字開始,也不是通常第一字用濃墨起筆而改用淡墨。龍與虎兩字的墨色由淡轉濃正是代表太極陰陽關係。此作品與圖1比較,太極狂草的線條氣韻生動與康定斯基的西方線條有明顯之區別。尤其在點的處理有獨特之處:除了各字的點之外,中央加添藍紅兩圓點象徵陰陽。圖2由上至下的粉紅色帶是增加視覺元素的面與色,因此太極書畫與現代西畫強調的點線面色視覺藝術元素相通,但是可貴的是仍顯示中華藝術獨特的氣韻生動效果。


圖3:《太極書畫。毛筆意象》封面

凡畫家能通曉太極書畫點線面色組織的陰陽轉化及氣勢連貫原則,轉用在其他視覺藝術創作也能呈現超水準面貌。例如以平面設計來說,運用太極美學就會達到極佳視覺效果。例如圖3所示的封面設計,表達太極生陰陽關係,中間紅色圓形代表太極,上下兩種字體粗細不同是陰陽,加上背景兩條圍繞中間紅色圓形左右的闊帶更添靜中有動感覺。該封面設計其實是脫胎於圖4的太極狂草作品,中間紅色圓形象徵太極,包圍太極的藍紅兩色帶是太極生陰陽兩儀的另類圖解。圖4特別之處是用淡墨「絪縕化醇」四字增添淺層次三維感覺。該狂草第一字「天」的結體以一橫筆及兩點突破古人草書寫法,是實踐金嘉倫提出狂草結體變化八法則中的「離合法」。「天」字第一筆造型特殊,擔當全體線條的統帥角色。


圖4:金嘉倫《天地絪縕 萬物化醇》2008

因此對近代在書畫市場上有名氣的國畫家,必須經過「視覺美九法則」、點線面色及「骨法用筆」的考驗,才是名實相符的名家。換言之繪畫是用眼睛欣賞的視覺藝術,絶不是用耳朵能辨别作品高下的聽覺藝術。

太極書畫是金嘉倫在1980年代開始博覽中華文化藝術群書,並經過二十年臨摹歷代書畫名作深入體驗,再借鑒現代西方藝術,在本世紀初建立前無先例的太極書畫理論體系。太極狂草之所以可成為新世紀書畫開路先鋒,是因為融合傳統太極哲學與現代西畫點線面色組織兩者之長而成。

「金嘉倫太極書畫」可以挽救近百年國畫受制於眼睛所見狹窄現實空間的失誤。而且繪畫根本屬於點線面色組成的二維視覺藝術,國畫因為注重發揮毛筆線條獨特的多變性能,與現代西畫最大分別是呈現氣韻生動的效果。尤其太極狂草根據所用文句本身的連續性,呈現由上而下近於舞蹈的動態美。

當今華人書畫家不應再對中西藝術史顧此失彼,必須深入研究比較兩者之長短作出取捨,否則很難突破近百年以來兩頭不到岸的困局!太極書畫的重要性在於兼具民族性及時代性,可以不斷向前推陳出新。

(2021.9.16)



  • 最近消息

  • 彙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