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筆意象與視覺美九法則
教育包括「德智群體美」五種。儒家以「禮、樂、射、御、書、數」六藝為培養弟子成為君子的理想目標。當今中文「美術」與「藝術」幾乎通用,英文均用Art表示。藝術屬廣義,美術較狹義。古人有言「書心畫也」「字如其人,畫如其人」,表示書畫格調高低與創作者人文學養有關。
現在常以視覺藝術替代以前美術名稱,包括繪畫、書法、雕塑、建築、設計等各種類別,以引起眼睛能享受愉悅感為主。香港「今太極書畫」三理論之一「視覺美九法則」:統一、比例、平衡、對比、方向、主次、節奏、呼應、變化。該九法則是綜合古今中外視覺藝術所產生的視覺美特點而成,對書畫創作十分重要。
圖1:金嘉倫《陰陽互動》2006
圖1題目表示2006年金嘉倫在書畫創作已開始他的太極書畫時期,強調陰陽變化為主旨。該畫運用視覺美九法則分述如下:
1. 統一:該畫與傳統山水畫用色不同,選用紫藍黃三色,各局部包括用色是氣勢連貫的有機統一視覺組織。
2. 比例:各山石有大小不同比例變化。各局部比例適當就產生美感。
3. 平衡:右下方題署位置與左下方山石共同擔當平衡上方遠山的角色。
4. 對比:對比是西方觀念,中國書畫的陰陽不僅有對比,而且有相反相成的特色。其中黑白、疏密變化是陰陽互濟。
5. 方向:不論線條或山石方向依循曲線運行以符合「氣勢連貫」原則。
6. 主次:傳統中國山水畫焦點在遠方山峯為「主」,其他山石是「次」,此主次關係十分重要,常為當今山水畫家所忽略。
7. 節奏:太極書畫予人第一印象,整體組織必須呈現明顯疏密變化節奏感,打破平均呆板佈局。
8. 呼應:上下均有無皴的留空白山石相互呼應,整體用色也加強上下呼應效果。
9. 變化:此法主要以陰陽互濟為變化原則,變化與統一是古今中外藝術均須遵守的兩大法則。
視覺美九法則中以「比例及平衡」為最基本要求,否則一定不美觀,其次加強「節奏及呼應」就使作品呈現韻律效果。因此充分實踐視覺美九法則的書畫就能達到氣韻生動效果。
圖2:全嘉倫《一花一葉一世界》2014
圖2太極狂草視覺組織既符合以上所提九法則,又實踐「書畫一體,繼往開來」兩目標,其中書畫一體的「畫」主要指借鍳現代西方抽象畫的視覺元素組織法。該作品七個字中以葉字筆劃最多,也最多變化,成為整體焦點所在,產生主次。三個「一」字用狂草結體的伸縮法,成為長線與點就是運用變化法則,各點變形為抽象的點是符合整體上下呼應法則。因為充分運用視覺美九法則,加上氣勢連貫及陰陽互濟,就達到整體和諧的太極美學三大原則。
「今太極書畫」是中華傳統文化精髓的提升,可以扭轉近百年來華人藝術家所進入的兩種誤區:深度西化及泥古不化。西方當代藝術進入不求視覺美地步,是受西方極端個人自我中心影響只求與人不同,也無技巧深度,華人藝術家不應盲目跟從。太極書畫的兩目標三理論為「書畫一體,繼往開來」及「太極美學,國畫六法,視覺美九法則」是借古開今,但要充分實踐卻難度不小,因創作太極書畫,尚須有書法功力及中華文化修養才能水到渠成。
太極書畫是對傳統精髓的提升,並在中西藝術比較下取長補短,但必須堅持以「毛筆意象」為創作圭臬,才能達到「書畫一體,繼往開來」的目標。值得特別強調的一點:意象最重要是不受眼睛所見的空間及形似所束縛。書畫沒有毛筆意象優勢就與西方藝術沒有區別,華人藝術家也因此喪失傳承深厚中華文化的身份。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須兼顧物質文明及精神文明創新,才符合人類歷史不斷向前進步的規律。
圖3 :金嘉倫《太極書畫-毛筆意象》
圖3是2020年在香港出版的論文集,內容包括中西藝術分析,值得當今書畫家深入研究而作出取捨,否則正如孫子兵法提及「不知彼不知己」百戰必敗。該書內容涉及現代西畫與中國書畫的比較,並以太極美學為理論,指引書畫今後發展應以毛筆意象為創作目標,否則華人藝術家仍會繼續重蹈近百年來的覆轍。視覺美九法則屬於抽象的視覺元素組織方法,如能充分實踐對於創作毛筆意象藝術有更廣濶發展前景。
(2022.6.1)
最近消息
- 畢卡索的創意 2025-05-01
- 書畫現代化須保持毛筆優點 2025-03-29
- DeepSeek 深度求索 2025-02-18
- 獨特魅力的金太極狂草 2024-12-29
- 方薰畫論摘要 2024-11-25
- 金太極書畫兩目標三理論 2024-10-01
- 中國式現代化書畫 2024-09-01
- 文化是不斷創新的進程 2024-08-15
- 中華文化的陰陽宇宙觀 2024-08-01
- 書畫美學傳承與創新 2024-07-15
- 漢字:中華文化載體 2024-07-01
- 毛筆線條四德 2024-06-15
- 書畫面對AI藝術時代 2024-06-01
- 苟日新 – 日日新 – 又日新 2024-05-15
- 陰陽不測之謂神 2024-05-01
- 國畫是以氣為核心的藝術 2024-04-15
- 中華文化潛能 2024-04-01
- 書畫創新須先領悟中華文化優點 2024-03-15
- 國畫傳承與創新 2024-03-01
- 唯道集虛 2024-02-15
- 中國畫領先全人類藝術 2024-02-01
- 形似 – 意象 – 抽象 2024-01-15
- 金 草 2024-01-01
- 21 世紀意象國畫 2023-12-15
- 書畫創作實質與文采並重 2023-12-01
- 莊子:通天下一氣 2023-11-15
- 書畫妙道:神釆與形質 2023-11-01
- 書畫家必須認識無的重要性 2023-10-15
- 藝術創作須兼顧時代感及民族性 2023-10-01
- 變是書畫創新關鍵 2023-09-15
- 金太極狂草特色主要在布白章法 2023-09-01
- 氣韻生動是書畫傳承最珍貴要素 2023-08-15
- 金太極狂草線條陰陽轉化 2023-08-01
- 中華文化核心天人合一 2023-07-15
- 詩畫相通注重意境美 2023-07-01
- 金太極書畫視覺美運用 2023-06-15
- 金太極狂草勝在具變通潛能 2023-06-01
- 自我改正缺點為成功之本 2023-05-15
- 整體把握 – 陰陽平衡 2023-05-01
- 國畫應如何向前發展 2023-04-15
- 國畫筆氣墨韻應主次分明 2023-04-01
- 金太極書畫須知行合一 2023-03-15
- 蔡元培主張美育代替宗教 2023-03-01
- 宏揚老子道德經 2023-02-15
- 禪宗 – 中華文化奇葩 2023-02-01
- 書畫創作須以史為鑒 2023-01-15
- 孫子兵法:靈活應變藝術 2023-01-01
- 金太極狂草具發展潛力 2022-12-15
- 文化自信促進文化復興 2022-12-01
- 復興中華文化精神 2022-11-20
彙整
- 2025 年 五月
- 2025 年 三月
- 2025 年 二月
- 2024 年 十二月
- 2024 年 十一月
- 2024 年 十月
- 2024 年 九月
- 2024 年 八月
- 2024 年 七月
- 2024 年 六月
- 2024 年 五月
- 2024 年 四月
- 2024 年 三月
- 2024 年 二月
- 2024 年 一月
- 2023 年 十二月
- 2023 年 十一月
- 2023 年 十月
- 2023 年 九月
- 2023 年 八月
- 2023 年 七月
- 2023 年 六月
- 2023 年 五月
- 2023 年 四月
- 2023 年 三月
- 2023 年 二月
- 2023 年 一月
- 2022 年 十二月
- 2022 年 十一月
- 2022 年 十月
- 2022 年 九月
- 2022 年 八月
- 2022 年 七月
- 2022 年 六月
- 2022 年 五月
- 2022 年 四月
- 2022 年 三月
- 2022 年 二月
- 2022 年 一月
- 2021 年 十二月
- 2021 年 十一月
- 2021 年 十月
- 2021 年 九月
- 2021 年 八月
- 2021 年 七月
- 2021 年 六月
- 2021 年 五月
- 2021 年 四月
- 2021 年 三月
- 2021 年 二月
- 2021 年 一月
- 2020 年 十二月
- 2020 年 十一月
- 2020 年 十月
- 2020 年 九月
- 2020 年 八月
- 2020 年 七月
- 2020 年 六月
- 2020 年 五月
- 2020 年 四月
- 2020 年 三月
- 2020 年 二月
- 2020 年 一月
- 2019 年 十二月
- 2019 年 十一月
- 2019 年 十月
- 2019 年 九月
- 2019 年 八月
- 2019 年 七月
- 2019 年 六月
- 2019 年 四月
- 2019 年 三月
- 2019 年 二月
- 2019 年 一月
- 2018 年 十二月
- 2018 年 十一月
- 2018 年 十月
- 2018 年 九月
- 2018 年 八月
- 2018 年 七月
- 2018 年 六月
- 2018 年 五月
- 2018 年 四月
- 2018 年 三月
- 2018 年 二月
- 2018 年 一月
- 2017 年 十二月
- 2017 年 十一月
- 2017 年 十月
- 2017 年 九月
- 2017 年 八月
- 2017 年 三月
- 2017 年 二月
- 2017 年 一月
- 2016 年 十二月
- 2016 年 十月
- 2016 年 九月
- 2016 年 八月
- 2016 年 七月
- 2016 年 六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