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國畫犯不知彼不知己

中國孫子兵法是華夏文化結晶,其《謀攻篇》:有「知己知彼 百戰不殆,不知彼知己 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 每戰皆殆」。二十世紀華人留學法國者有徐悲鴻寫實派,留學日本者有高劍父,兩人捨棄寫意而迎合寫實,皆屬於不知彼不知己的國畫家。

自十九世紀末「後印象派」塞尚、梵高、高更三人突破寫實西畫之後,二十世紀初畢加索更進一步完全拋棄現實形象,到康定斯基完全用抽象的點線面色視覺藝術組織,西畫從此大放異彩。二十世紀有華人畫家受當時野獸派影響,例如留學法國的林風眠及留學日本的丁衍鏞。


圓1 :丁衍鏞的油畫


圖2 :丁衍鏞的水墨畫

圖1是丁衍鏞早年所作油畫,已融入中國古代符號化的象形字,晩年他在香港所作水墨畫,近於八大山人風格,圖2作於1976年的畫是他的神來之筆,甚至比八大山人更自由豪放。丁衍鏞是「先知彼後知己」的近代中國畫家。該畫中三隻墨蛙造型極具創意,全畫精簡而生動在國畫史上也少見。只可惜丁氏水墨畫多數是在極短時間完成的即興之作,質素高低不穩定,尤其他的很多香港作品均是他在中大校外課程上課時的大量即興示範作品,畫完隨即由學生取走,不免有瑕疵的作品流傳。


圖3 :徐悲鴻《雄雞報曉》

徐悲鴻在法國學到的西方寫實畫,對二十世中國美術教育產生很大不良影響,寫實素描成為所有學習中西畫的必修科,嚴重中斷國畫以毛筆寫意為主的優秀傳統。圖3徐悲鴻畫中的雄雞與竹石符合西畫形似,但仍保留傳統國畫筆墨的二維性,背景卻是寫實西畫空間的三維性,因此全畫不協調,背景應該依照傳統國畫的優點全部留白,此就是犯「不知彼不知己」錯失的例子。


圖4: 曾景文的水彩畫

至於二十世紀華人的西畫,凡留學回國者在西畫史上毫無地位,只有入籍法國的趙無極的油畫及美籍華人曾景文的水彩畫,有國際聲望,但在西畫史上仍不是大師級的西畫家。他們兩人在西方藝壇受到關注,主要仍依賴中國文化元素,趙無極用中國線條造型而曾景文則用中國虛實觀念。圖4是曾景文有强烈虛實交錯感的作品,因為描繪的是城市題材就不能體現國畫自然景物的氣韻生動。此正是中西文化藝術之不同。


圖5:金嘉倫《書畫同源 志在暢神》2012

香港創立的太極書畫是金嘉倫在六十年代負笈美國,在深入了解現代西畫的「知彼」之後,經過二十年深入研究傳統書畫的「知己」就能達到兼具民族性與時代性的嶄新境界。圖5是他的太極書畫,書法已融合於國畫中,不再處於題欵的配角地位。此例正合於國畫大師陸儼少所言,他提出一位國畫家終生所用精力總數為十分,則必須做到「讀書四分,寫字三分,作畫三分」;其中讀書及寫字合共七分,真是精闢獨到之見,值得當今書畫家作為座右銘。由於當代資訊發達,中國書畫家更須於「讀書」一項包括中外文化藝術,真正「知己知彼」而超越前人。

(2021.11.15)



  • 最近消息

  • 彙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