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濤山水畫太極美學
自古以來中華文化是以群經之首的易經為根源,以「一陰一陽之謂道」為宇宙萬物的變化原則。清代山水畫大師石濤的《苦瓜和尚畫語錄》也稱一畫論,就是啟發金嘉倫在香港創立的太極書畫理論。但是香港的太極書畫已經吸納現代西畫抽象因素,與傳統書畫不同,兼顧民族性與時代性而成為中國書畫的嶄新視覺藝術。
石濤是中國山水畫史上集大成的大師,登上山水畫的歷史高峯。他的筆墨組織充分反映中國書畫最根本是由一條變化無窮的毛筆線條開始。他在該畫語錄有言:「一畫者,衆有之本,萬象之根」,即一畫之法是貫通宇宙、人生、藝術的根本原則。一畫等於太極,化生陰陽互濟關係的宇宙萬物。國畫六法第一條「氣韻生動」就是由基本的「一畫」太極促成,產生陰陽各種變化的矛盾與統一達到平衡「整體和諧」。該《畫語錄」》另一要點是「畫從心障自遠」,表示畫家不應為現實形象所囿而應重視心靈境界,邁向既合於審美規則又有自由度可發揮的毛筆意象藝術境界。
圖1 :石濤的山水畫
圖1是石濤繼承元明山水畫集大成的作品,畫面上方遠處山石是焦點所在,不同於西方寫實畫的近濃遠淡處理。整體氣勢不是一往向前而有不同方向轉變的節奏。石濤之後幾乎後繼無人,如傳抱石等民國初期的山水畫受西化影響而走下坡,近半世紀山水畫更變本加厲而忽視毛筆線條的優越多變性,主要原因與國畫家多數不精通書法有關。直到陸儼少才攀上山水畫新高峯。
陸儼少的中華文化修養及書法功力很少人能企及,因此要突破三百年前由石濤到陸儼少的成就,須以古今中外更廣闊藝術史為鑒,並須重視書畫一體目標,取長補短才能開創山水畫新境界。
圖2:金嘉倫《新境》1970
圖3 : 金嘉倫《太極山水》2014
圖4 :呂壽琨的水墨畫
圖5 :戈特里布的抽象畫
圖2是金嘉倫迎合當時現代西畫潮流的硬邊畫,直線中有象徴遠山的曲線,雖是二維平面視覺組織,卻有三維空間感的獨特性,有異於當時西方硬邊畫只有二維平面感。圖3是他棄西畫回歸中華文化特質的太極山水畫,並強調是毛筆意象藝術。該太極山水畫得力於他的硬邊畫視覺組織功力,該畫出現抽象曲線粗黑帶,是為加強氣勢連貫,與呂壽琨的抽象水墨畫不同。圖4呂氏作品明顯是受1950年代美國抽象表現主義名家戈特里布Gottlieb(圖5)的影響。
石濤是國畫史上以太極美學為核心的「一畫論」山水畫大師。再由二十世紀陸儼少仍以太極美學為基礎,用他獨創的雲水畫法攀上山水畫另一高峰,兩位畫家純粹是由中華文化孕育而成功。金嘉倫到二十一世紀融合中西藝術,取長補短,在香港開創既有民族性又有時代性的書畫一體的嶄新視覺藝術。此自成體系而異於石濤與陸儼少的太極書畫,已為華人藝術家今後開闢一條具中華文化特色的藝術創新途經。
曾灶財不合傳統書法標準的塗鴉,最近在香港當作藝術品展出,策展者其實只是重覆一百年前西方達達主義的陳舊觀念:顛覆所有文化準則包括文藝的傳統審美標準在內。兩者的分別在於當時達達主義畫家是有主觀意識的否定藝術成規而曾灶財只是精神錯亂的膚淺塗鴉。
圖6:金嘉倫《籠天地於形內 挫萬物於筆端》2019
圖6是採取對聯書法形式,靈活運用太極美學的陰陽變化原則,呈現上下氣勢連貫,不用傳統行草書常見的牽絲連接方法而改用「體勢連貫」及「交叠連貫」。更用紫色書寫一半的字,突破書法原本只用黑色的局限。此例正表示太極書畫前景變化無窮,可以生生不息向前發展。石濤畫語錄《變化章》有言:「至人無法。非無法也,無法而法,乃為至法」,無法而法是指從事太極書畫創作的最高境界:達到既有靈活應變的自由度又有合於視覺美法則的平衡狀態。
石濤提出的「字與畫者,其具兩端,其功一體」,正是香港太極書畫的「書畫一體,繼往開來」兩目標之一。嚴重缺乏優質毛筆線條是當今華人畫家最易犯的重大缺失。因此不論是書法家或國畫家,對書畫所用精力須雙管齊下,才能相得益彰。
(2921.12.15)
最近消息
- 畢卡索的創意 2025-05-01
- 書畫現代化須保持毛筆優點 2025-03-29
- DeepSeek 深度求索 2025-02-18
- 獨特魅力的金太極狂草 2024-12-29
- 方薰畫論摘要 2024-11-25
- 金太極書畫兩目標三理論 2024-10-01
- 中國式現代化書畫 2024-09-01
- 文化是不斷創新的進程 2024-08-15
- 中華文化的陰陽宇宙觀 2024-08-01
- 書畫美學傳承與創新 2024-07-15
- 漢字:中華文化載體 2024-07-01
- 毛筆線條四德 2024-06-15
- 書畫面對AI藝術時代 2024-06-01
- 苟日新 – 日日新 – 又日新 2024-05-15
- 陰陽不測之謂神 2024-05-01
- 國畫是以氣為核心的藝術 2024-04-15
- 中華文化潛能 2024-04-01
- 書畫創新須先領悟中華文化優點 2024-03-15
- 國畫傳承與創新 2024-03-01
- 唯道集虛 2024-02-15
- 中國畫領先全人類藝術 2024-02-01
- 形似 – 意象 – 抽象 2024-01-15
- 金 草 2024-01-01
- 21 世紀意象國畫 2023-12-15
- 書畫創作實質與文采並重 2023-12-01
- 莊子:通天下一氣 2023-11-15
- 書畫妙道:神釆與形質 2023-11-01
- 書畫家必須認識無的重要性 2023-10-15
- 藝術創作須兼顧時代感及民族性 2023-10-01
- 變是書畫創新關鍵 2023-09-15
- 金太極狂草特色主要在布白章法 2023-09-01
- 氣韻生動是書畫傳承最珍貴要素 2023-08-15
- 金太極狂草線條陰陽轉化 2023-08-01
- 中華文化核心天人合一 2023-07-15
- 詩畫相通注重意境美 2023-07-01
- 金太極書畫視覺美運用 2023-06-15
- 金太極狂草勝在具變通潛能 2023-06-01
- 自我改正缺點為成功之本 2023-05-15
- 整體把握 – 陰陽平衡 2023-05-01
- 國畫應如何向前發展 2023-04-15
- 國畫筆氣墨韻應主次分明 2023-04-01
- 金太極書畫須知行合一 2023-03-15
- 蔡元培主張美育代替宗教 2023-03-01
- 宏揚老子道德經 2023-02-15
- 禪宗 – 中華文化奇葩 2023-02-01
- 書畫創作須以史為鑒 2023-01-15
- 孫子兵法:靈活應變藝術 2023-01-01
- 金太極狂草具發展潛力 2022-12-15
- 文化自信促進文化復興 2022-12-01
- 復興中華文化精神 2022-11-20
彙整
- 2025 年 五月
- 2025 年 三月
- 2025 年 二月
- 2024 年 十二月
- 2024 年 十一月
- 2024 年 十月
- 2024 年 九月
- 2024 年 八月
- 2024 年 七月
- 2024 年 六月
- 2024 年 五月
- 2024 年 四月
- 2024 年 三月
- 2024 年 二月
- 2024 年 一月
- 2023 年 十二月
- 2023 年 十一月
- 2023 年 十月
- 2023 年 九月
- 2023 年 八月
- 2023 年 七月
- 2023 年 六月
- 2023 年 五月
- 2023 年 四月
- 2023 年 三月
- 2023 年 二月
- 2023 年 一月
- 2022 年 十二月
- 2022 年 十一月
- 2022 年 十月
- 2022 年 九月
- 2022 年 八月
- 2022 年 七月
- 2022 年 六月
- 2022 年 五月
- 2022 年 四月
- 2022 年 三月
- 2022 年 二月
- 2022 年 一月
- 2021 年 十二月
- 2021 年 十一月
- 2021 年 十月
- 2021 年 九月
- 2021 年 八月
- 2021 年 七月
- 2021 年 六月
- 2021 年 五月
- 2021 年 四月
- 2021 年 三月
- 2021 年 二月
- 2021 年 一月
- 2020 年 十二月
- 2020 年 十一月
- 2020 年 十月
- 2020 年 九月
- 2020 年 八月
- 2020 年 七月
- 2020 年 六月
- 2020 年 五月
- 2020 年 四月
- 2020 年 三月
- 2020 年 二月
- 2020 年 一月
- 2019 年 十二月
- 2019 年 十一月
- 2019 年 十月
- 2019 年 九月
- 2019 年 八月
- 2019 年 七月
- 2019 年 六月
- 2019 年 四月
- 2019 年 三月
- 2019 年 二月
- 2019 年 一月
- 2018 年 十二月
- 2018 年 十一月
- 2018 年 十月
- 2018 年 九月
- 2018 年 八月
- 2018 年 七月
- 2018 年 六月
- 2018 年 五月
- 2018 年 四月
- 2018 年 三月
- 2018 年 二月
- 2018 年 一月
- 2017 年 十二月
- 2017 年 十一月
- 2017 年 十月
- 2017 年 九月
- 2017 年 八月
- 2017 年 三月
- 2017 年 二月
- 2017 年 一月
- 2016 年 十二月
- 2016 年 十月
- 2016 年 九月
- 2016 年 八月
- 2016 年 七月
- 2016 年 六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