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儼少山水畫出類拔萃

山水國畫較人物畫發展較晚,但是後來超過人物畫成為國畫最重要類別,宋代山水畫達到完全成熟期。山水畫發展經過元四家、明代吳門畫派,到清代四僧畫家,累創高峯。清四僧畫家以石濤山水畫最有陰陽變化,此與他的《苦瓜和尙話語錄》理論相當於太極美學有關。二十世紀中國山水畫畫受西化影響,不進則退。1949年兩位山水畫大師溥心畲及張大千離開中國大陸,溥心畲赴台灣,張大千曾居住巴西,受西方抽象畫影響作潑彩山水畫,潑彩技巧不必靠長年功力遞增。而且中國畫始終以發揮毛筆的陰陽變化潛能為主,所以潑彩山水畫不能擔當中華文化重要角色。

中國八十年代開革開放後傳統國畫才有機會重新發展。1930年代「南張北溥」之後到1980年代出現「南陸北李」的陸儼少與李可染山水畫家。國家改革開放促使各行各業大步提升,傳統文化藝術也開始有轉機。金嘉倫出生於上海,改革開放後曾赴上海拜訪兩位滬籍國畫大師陸儼少及程十髪,以滬語溝通請教更增親切感,後來更邀請兩位大師在香港中文大學校外藝術課程中作示範演講。當時正是香港太極書畫理論醖釀時期。

陸儼少應是文人山水畫的最後一位大師畫家,他通曉詩書畫,未受到西化教育之害,是純粹繼承傳統文化的畫家。他獨創的雲水法柔中帶剛,氣勢如虹如圖1及圖2所示。當今華人教育已深度西化,書畫家不可能有如同陸儼少所受傳統文化薰陶的機會。


圖1:陸儼少雲水法之一


圖2:陸儼少雲水法之二


圖3:陸儼少山水畫

陸儼少的雲水畫法獨樹一幟,圖2焦點置於遠方黑山嶺及白雲層之處,圖3勾雲的線條為非曲線的方角折線,將雲化為柔中帶剛的獨特性,正顯示陸儼少傳承國畫是毛筆意象藝術的創新,不受形似束縛。他的毛筆缐條及墨塊運用開創傳統國畫史上前無先例的嶄新筆墨技法,因此他是清四僧畫家之後攀上新高峯的山水畫大師。

陸儼少獨創的筆墨技法完全脫胎於中華文化,此與他年輕時所受傳統中國教育有頗大關係。他精通詩書畫,對傳統文化有極深認識,他的山水畫可說閃爍古今。更難得是近代中國教育制度已深度西化後,仍然有完全脫胎換骨的嶄新中國畫風出現。他的筆墨創新的確出類拔萃。

今後是否可以在陸儼少所創立山水畫風格再發展?應該不可能。因為當今華人教育已西化,不存在如同陸儼少能深入接觸中華文化的機會。香港「今太極書畫」是金嘉倫在二十一世紀初創立,由現代西畫回歸中華文化脈絡的新世紀中國書畫。


圖4:金嘉倫《翠泉》2011

圖4是金嘉倫在前輩陸儼少以創新筆墨作山水畫後另一方向發展的創新畫風。該畫用翠泉突破國畫瀑布必定留白慣例,用紅藍兩圓形是象徵太極陰陽美學觀念,此是借鑒現代西畫觀念才有不同於傳統山水畫的視覺效果。金嘉倫因所受教肓背景與陸儼少不同,他轉向以視覺元素點線面色突破傳統國畫藩籬,開闢山水畫另一創新途徑。

二十世紀西方以強勢文化影響東方國家,華人年輕畫家莫不跟隨西方藝術潮流。但是當前東方因中國崛起,不僅迎頭趕上西方,而且有超越之勢。因此華人藝術家應從新回歸以中華文化為主體的書畫創作,我們仍可以借鑒西方現代藝術,但不必肓從西方當代藝術的漫無標準作風。當今世界已是第三代互聯網時代,全球不論何處何國藝術家必須知彼知己與時並進,才能持續向前發展。只是各民族國家的文藝創新應在吸收其他民族文化因素之外仍須保持自己民族特色。但是要扭轉近百年中國人教育深度西化劣勢並不容易,必須從新深入研究中國書畫史及儒道佛哲理,才能有轉機。

中華民族文化注重天人合一,具有自強不息可持續發展的生態平衡狀況,藝術與人生價值觀至今仍值得中華兒女重視。 太極書畫在香港已建立自成體系的繼往開來書畫創作理論,初步已得到實綫的檢驗,今後有待中青年書畫家接力向前發展,開創二十一世紀中華藝術新景象。香港太極書畫起步應是中華文化藝術浴火重生的契機。


圖5:《金嘉倫-太極書畫浴火重生》

(2022.8.15)



  • 最近消息

  • 彙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