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韻生動

中華文化中書畫並稱,主要因為書法與國畫用同樣工具毛筆,因為兩者用的技法相同:是寫不是描。國畫六法是:氣韻生動、骨法用筆、應物象形、隨類賦彩、經營位置、傳移模寫。中國畫大多數是用寫字的黑白筆墨作畫,因為多數文人在有靈感時隨手即用毛筆而作。所以最常見的題材是蘭竹,其技法與寫書法相通。近代中國人書寫工具已用原子筆替代毛筆,因此使當今中國畫家不能如同舊時畫家般用筆深具骨力。
應物象形是指所描寫的對象不需寫實。隨類賦彩也是可以不依據原來色彩。經營位置特別注意全局虛與實的分佈。六法的最後一法「傳移模寫」是學習國畫必經之法則。傳移模寫在前五法的引導之下,對古代國畫名家作品作不斷的仔細推巧而臨摹的一種仔細學習心法,即並非一般依樣畫葫蘆的被動臨摹畫法。
近代中國人的美術教育受到西化,很多華人畫家的作品看來與西方畫家作品一樣。當今一般國畫家很難如同文人畫家鄭板橋(圖1)隨手可以畫出氣韻生動的四君子畫。

圖1:鄭板橋的竹畫

氣韻生動也可以說自古至今中國畫與西畫最大分別之處。凡缺少氣韻生動的中國水墨畫不論如何吹捧,都屬於毫無靈性的非屬於中華文化的繪畫。例如圖2劉國松的水墨畫,他主張「革毛筆的命」使他的畫脫離了傳統國畫所重視的骨法用筆,它的反叛性其實借用二十世紀第一次世界大戰在瑞士所發生的達達主義,反一切理性事物,在世界繪畫史上並非創舉。因此由毛筆所作線條的氣韻生動効果可以說永遠不會過時。

圖2:劉國松的水墨畫

毛笔所產生線條的藝術效果,在全人類藝術史獨一無二,絕不應輕視。例如圖3的蘭花的氣韻生動藝術特色在全人類藝術中絕無僅有。


圖3:墨蘭圖

(2025.7.7)



  • 最近消息

  • 彙整